哪些专业需要读研?什么专业考研比较好



一、哪些专业可以先就业后考研

很多工科类专业都是一些实践背景强的专业,考生须结合社会用人实际和本专业的学科特点认真作出判断,不适合立即作出考研的选择。即使选择考研,也应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再返回到研究生课堂当中。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是理科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工科的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如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机械、电机、电子、自动化、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等。工科各种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的,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背景,因此不太适合立即选择考研,学生可考虑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后,再返回到研究生的课堂中。我们最近了解到一则关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新闻:一位某重点科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工人师傅一起工作时居然把螺丝都拧反了,这位工人师傅叹息道:“大学培养出如此大学生,怎能找到工作?!”所以,攻读工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将自己和社会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确立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起点,不要盲从选择读研。

这类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社会需求导向也如此,因此更适宜工作后再考研。例如会计学类及相关分支专业,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达到90%,虽然社会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可是对于学习这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社会上各种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需求人数远远大于从事教学科研人才的人数。而现实状况是,众多财经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要距离很大,如果在本科毕业后立即选择考研,就会与实际需要相差更远。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会要求财经类专业应聘者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因此这类专业的学生不适合毕业后立即选择考研,最好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研,以便有更好的发展。有心的同学,看到这里应该可以发现“新大陆”了:自己所学的专业适不适合考研,上网浏览所学专业的用人信息,看看此专业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以外的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还可以去招聘现场了解本专业的用人要求。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做出客符合实际的决定。

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由于觉得在小县城当中学教师教书太清贫太寂寞,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现状,于是就辞去了原来正式岗位的教师职业,报考了西北某知名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生,可等到毕业后才发现,法学学科方向研究生早已人满为患,不仅失去了原来的工作,新的就业岗位又找不到,最后只有加入到了“失业”的行列,另谋出路。目前我国99%的高校都开设有法学等专业,如果选择这类专业方向考研,那就是一条“不归路”了。大家可能认为言重了,在此不妨分析一下,首先是法学等专业开设院校多,门槛高、关口多,而就法学专业来说,如果就业选择律师,那么就一定要取得律师资格证,考取此证比考研难多了。如果想要有效避免这位中学教师所犯的错误,就要多关注目前考研动态,做到知己知彼

教育类专业以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在决定是否考研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慎重。教师职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师有较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取一线教学经验尤为重要。

本科阶段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同学,最好能在获取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选择考研,为将来能成为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做好长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国内,这类人才是比较稀缺的。根据针对许多中小学包括一些著名中小学开展的调查发现,在许多的学校,教学一线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但理论研究水平却很低;另一类则恰恰相反,在高校里的研究生、教授们,教育理论水平很高,但却距离实际的教学十分遥远,所写的教育论著对现今的教育教学常常是“隔靴挠痒”。于是形成了从事教学的人不搞教学科研,而那些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却又往往不搞教学的局面,致使在教育领域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而真正能做到两者兼而有之的则是凤毛麟角。这一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当今的教育类专业大学生深思。所以,读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在毕业后不要立即考研,不妨先选择走近学生、走进课堂,为自己确立一个好的发展基点。

5、语言文学类中某些侧重实践性的专业

如新闻学专业、外语类等专业,需要到实践中去学习锻炼,试看有多少知名记者是从课堂里培养出来的。所以,像新闻学这类专业应先到社会中实践,锻炼几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决定是否考研,这样才能够将实践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考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考研究生的专业很多,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

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13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硕士、工程、法律、会计、公共卫生、农业推广、兽医、教育等。09年初,又新增了艺术、体育、风景园林3个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所以该专业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不读到博士几乎很难进到医院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特别是大医院。

推荐报考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尖端,因此本科毕业生的的就业前景十分困难,所以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不得不选择考研深造,甚至是继续读博。当然,也有小伙伴转行了。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等。

据说,化学专业因毕业找对口单位难、工资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已成为红牌专业。化学专业毕业生要想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就要提升自身学历和能力,考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渠道。

推荐报考院校: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

在各大高校都法学专业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少的法学本科毕业生能进入特别好的单位,所以很多坚持自己专业的同学都选择继续深造。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正是由于其是基础专业,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但专业性不强,所以就业难度很大。继续深造也是很多同学的选择之一。

推荐报考院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

通信工程专业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

该专业的就业面十分广,属于万金油专业之一,但正由于专业性不强,所以本科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于是乎纷纷有毕业生选择了考研深造。

推荐报考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该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西大学等。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学生读研的比例相当高。而各大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研发、技术职位也大多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

因为中医专业需要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发挥中医学的能力。很多有名的老中医仍然觉得自己学得不够,所以,作为致力于从事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继续学习深造也是必须的。

推荐报考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

三、有哪些值得考研的专业

1、从目前社会上的需求来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是当下急需的技术性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编程方面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更是十分热门和抢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研专业需要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和高级编程语言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土木工程类的考研专业的就业率近年来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有两大类,分别是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方向。从就业岗位上区分,一种可以到施工单位从事建筑类的工作,另一种就是到设计院从事建筑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一般会选择相对稳定的设计院的工作。

3、教育类的专业在对就业时的学历要求一般比较高,无论是从事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都至少需要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因此教育类专业考研人数一直是近年来人数最多的考研专业之一。教育学专业不仅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对经验的要求也很高。

4、财经类的考研专业主要以培养使用性和技术性的人才为主,目前开设会计财经类考研专业的院校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看出社会上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财经类考研专业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可以到很多大型的财务公司或者教研机构从事财经类的工作。

5、中国语言文学类的考研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等相关专业,这一专业考研毕业以后一般都是从事语言文字上的研究工作,需要多积累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以及研究性知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哪些专业需要读研和什么专业考研比较好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哪些专业需要读研?什么专业考研比较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